這樣做短視頻,效果事半功倍。

廣告也精彩

之前給團隊小伙伴開會,規劃到后面的工作重點,要把短視頻做起來。

既然選擇了深耕視頻號,那視頻肯定是要拍起來的,但拍視頻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形式。

比如,有人就適合配音,有人適合出境,有人適合口播,有人適合搭配圖片和視頻的表達。

1、

具體應該使用哪一種,沒有一定之規,判斷標準有兩個

第一,自己做的是否舒服。

這個很重要,如果你自己拍的不舒服,拍出來的效果也不自然。

一個很直接的案例,拍過視頻的同學應該感受到了,自己拍視頻的時候,沒有自己平時聊天順暢。

可能內容跟你關系不大,所以講起來就很有距離感,反過來,如果你分享自己的經歷,基本上可以不用稿子,而且拍起來特別自然。

自己在拍視頻的時候,要多關注這個指標,自己怎么拍最舒服,就盡量用什么方式去表現。

你表現的越自然,觀眾看起來就越舒服。

第二,市場是否能接受。

所有的內容,都有個基本邏輯,就是表達和接受之間的平衡。

自己拍的舒服,是為了讓自己好堅持下去,接下來還要拿到市場上驗證。

驗證你的選題,好選題就容易爆,就是好選題;驗證你的內容,點贊轉發多,就是好內容;驗證你的持續性,能不能持續的產生內容,這個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最后一個就是驗證價值,這個決定了,你未來是否能賺到米,有很多號沒有想清楚這個問題,結果粉絲積累了幾十萬,還是沒法變現。

早點想清楚自己提供的價值,你就越早能賺到錢。

2、

在這里,要補充說下視頻的展現邏輯。我們都知道,做短視頻跟圖文不一樣,雖然都是內容創造,但短視頻更注重氛圍。什么意思?我給你舉個例子。

圖文簡單說,就是用文字,這單一元素滿足讀者需要,但是視頻就不一樣了,同樣的文案,不同的人說,在不同的環境說,都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想做好短視頻,就要把展現邏輯給理順了,才能針對性的去優化自己的內容。

就像跟我們做視頻號的不少優秀學員,比如小肥羊,也是在不斷優化的自己表達形式,開始對照手機拍攝,后來加入劇情,到嘗試綠幕再到自然呈現等等,都是在適應短視頻的展示邏輯。

我們后面拍視頻,也會盡量從環境就開始入手,找到更適合我的表現形式。

我們之前思考過幾種形式,比如可以增加開會的場景,對業務商業的討論,把這些過程拍攝下來,甚至嘗試后面放個黑板,把一些重要關鍵詞寫在上面。

這就給人一種很專業的感覺,跟內部講課一樣,基本上看到內容,會想到這是他們的內部消息,相對稀缺,好奇聽聽看等等。

圖文看標題,而視頻號除了看標題,還要看你的封面,你所呈現的場景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學習的。

3、

視頻要有足夠的反差感。

視頻跟圖文還有一點天然差異,圖文是天然排他的,而視頻是天然分散的。

你在看圖文的時候,基本上就不能做其他事,而短視頻卻反過來了,視頻本身就是多維度展示,天然就是注意力分散的。你邊做其他事情,也不影響你邊看視頻,甚至你戴耳機聽視頻都沒毛病。

所以你視頻提供的東西,如果很普通,觀眾可能就劃走了,我一直有個比例,就是視頻展現的情緒,要比現實濃烈 1.5 倍左右,這樣在視頻里看起來才是正常的。

如果你內容平淡,表現也平淡,除非你本身有光環,比如你是個超級 IP ,有粉絲基礎,否則很難做起來。

那么在內容這塊,很多人會說,要注重情緒,這一點很真實。

大家很多時候,看的不是你的內容,而是看到你視頻傳遞出來的情緒,大家想說的,你說出來,就大概率會爆發,大家困擾的問題,你說出來,情緒上會更有共鳴。這一點其實也適用于圖文,畢竟,情緒,是每個人難以掙脫掉的「枷鎖」。

但與此同時,我還想就著內容這一塊,強調一點,那就是你要明白一個前提,大家在什么情況下看你的視頻。

試問有誰是一邊拿著筆記,一邊看短視頻的嗎?沒有吧。

大部分都是為了打法時間看的,這個情況下,趣味性、反差感、代入感,才是讓人留下的原因。

同樣是講法律,單純講法律條文沒有人聽,加上一些刺激的案例,就有人聽,我們看羅翔老師,有幾個是真的為了學習法律,大都是為了聽段子,只不過在聽的過程順便了解了一點法律知識。

所以,怎么制造這種反差?要么特別擅長、要么特別稀缺、要么特別困難、要么特別向往,滿足任何一點,都可以讓你抓住用戶的眼睛。

這讓我想起馮侖的一句話,有一次他回答,為什么別人覺得他講話很有意思?

他的回答是:

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把簡單的事講得接地氣,一個段子一個道理,既讓人捧腹大笑,又得到了啟示。

這個不是一開始就能找到感覺,可以多去刷視頻,多去拆解,最終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

4、

最后,一定要有一種「么得感情」的狀態。

啥叫「么得感情」呢?說白了就是一種甭管好不好,我都無所謂,我先把這個目標搞完再說!

劉潤老師說過這么一句話,一件事有 20% 的概率,重復 14 次,就能達到 95% 的成功率。

很多事情,做一點點是真的沒有用。因為大部分人也都會這樣做,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持續積累,讓自己的優勢體現出來,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你可以做到一天做好幾件事,但你就是很難做到持續堅持做。這是不是真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時雞血的人太多了。

就好比做視頻號,我要求團隊的小伙伴說,你做這個賬號,先連續更新一百個視頻再說,如果你做讀書類的,好,定一個系列,哪個名人的書,要更多少個視頻,這些定下來,持續更新下去。

別管數據是不是很差,你先設定的這個目標更起來。如果很幸運,你的數據很好,那你這個時候,就完全可以臨時調整目標,繼續更新爆款視頻的同類型話題。

持續把目標完全好,那么你成功的概率就很高。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一定要有「么得感情」的狀態,不要因為幾次數據不好,就心灰意冷,不要因為一點困難,就備受打擊,覺得自己做不了,咬咬牙,堅持下去,熬死別人,說不定你就成了。

? 版權聲明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

none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