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的時候。
發布了《電腦配置挑選指南1.0》。
文章大受好評,然而電子產品的發展速度極快,原來的很多內容已經老舊過時。
正巧雙 11 就要到來了,很多人會有購機需求,于是我準備了《電腦配置挑選指南4.0》 版本。
下面我們從電腦里最重要的配件 CPU 講起。
01
CPU 現狀
市面上主要有兩個品牌:Intel 和 AMD 。
總的來說,Intel 占據了大部分市場,AMD 則一直被忽視,直到 2017 年依靠“銳龍”系列 CPU 才開始口碑反轉。
很多原來一聽到 AMD 就反應 NO 的人,現在也開始說 YES 了。

早年間由于 AMD CPU 的單核性能羸弱,再加上使用了“推土機、打樁機、壓路機、挖掘機”這樣的架構名稱。
AMD 也因此被戲稱為“農企”。
Intel 則由于常年“擠牙膏式”的性能提升,再加上價格一直居高不下,Intel 也因此被戲稱為“牙膏廠”。
直到 2017 年 AMD「銳龍」 系列 CPU 的發布,CPU 市場格局才迎來了變化。
AMD 粉絲和 Intel 粉絲開始自發地到各種評論區和彈幕里刷屏「AMD, Yes!」
AMD 粉絲感動落淚,認為“農企”終于打了翻身仗。
而那些高喊「 AMD, Yes!」的 Intel 粉絲,最后大多還是會買了 Intel 的處理器,因為他們實際上喊的是:
“感謝 AMD 讓我們用上了更便宜的 Intel”。
在 AMD 的窮追猛打下,眼看自己的領地逐步被蠶食,Intel 終于在 12 代 CPU 上發力。
新一代 CPU 采用了全新 intel 7 納米工藝,而且是大小核架構,多核性能大漲,網友戲稱是不是“牙膏擠爆”了?
Intel 再次 Yes!
02
CPU 命名
CPU 那么多,要怎樣理解 CPU 的命名呢?

系列:
Intel 的「賽揚、奔騰」系列主攻辦公電腦,在低端處理器中還有一些市場。
而「至強」系列的定位是服務器和工作站處理器,特點是超多核心和線程,「酷睿」則是目前的主流家用 CPU。
定位:
簡單來說,酷睿系列中 i3 是入門處理器,i5 是中端處理器,i7 是高端處理器,i9 是頂級處理器。
代次:
CPU 的代次越高,工藝架構越就會先進,性能也就越高,比如 12 代 i3 處理器的性能,就已經遠超 7 代 i7。
SKU:
代次之后的數字,是 CPU 的產品分級,一般是 100 到 900 的整數,如出現 50 等其他數字,則說明是加強版。
后綴:
CPU 名稱還可能有后綴,它代表不同的版本。
比如常見的有 K 未鎖頻版、F 不帶核顯、X 至尊版、S 特挑版。
AMD 命名:

AMD 的命名與 Intel 類似。
AMD 的「速龍」系列對標的是 Intel 的奔騰,「銳龍」系列對標的是 Intel 的酷睿。
而「宵龍和線程撕裂者」系列,則是對標 Intel 至強,不過專事專辦,宵龍用于服務器,線程撕裂者用于工作站。
03
CPU 參數
此外,CPU 還有一些參數,也是我們選購時的重要參考,比如:

架構:
架構影響的是 CPU 的整體性能。好的架構不但能提高性能,還能減低功耗,AMD 就是靠 Zen 架構打的翻身仗。
工藝:
工藝制程決定了 CPU 晶體管的密度。Intel 此前一直用 14 納米工藝,后此使用了 Intel 7 納米,性能就大漲 19%。
核心:
由于功耗和散熱的限制,CPU 大多會采用“低頻多核”的路線。核心就是指 CPU 里有的物理部件,雙核就是兩個。
線程:
線程,是物理核心模擬出來的邏輯核心。也就是把 CPU 核心“一分為二”,并行處理任務,充分發揮 CPU 的性能。
緩存:
緩存可以理解為 CPU 自身的“內存”。為的是加快讀取速度,給內存條以緩沖,通常情況下,三級緩存越大越好。
頻率:
頻率分為基頻(也叫主頻)和睿頻。
基頻,就是 CPU 平時的工作速度。通常情況下,基頻越高,性能就越好,但它不是判斷 CPU 好壞的唯一標準。
睿頻,就是 CPU 的“自動超頻”功能,可以讓 CPU 加速運行。(AMD 這邊叫“加速頻率”)
這就好比,主頻是你走路時的速度,睿頻則是你跑步時的速度。
04
CPU 天梯圖
通過 CPU 的名稱和參數,我們可以大概知道它的性能。
但要想知道具體怎樣,除了可以用軟件 CPUZ 來測試,更加喜聞樂聞的還得是用「天梯圖」來對比 ,常見的有:
超能網:https://topic.expreview.com/CPU
驅動之家:https://www.mydrivers.com/zhuanti/tianti/cpu
3DMark:https://benchmarks.ul.com/zh-hans/compare/best-cpus
秋刀魚半藏:https://tieba.baidu.com/p/5005825360?seelz=1

05
CPU 選購建議
1、盒裝與散片
CPU 一般會以“盒裝和散片”兩種形式出售。
盒裝 CPU 是行貨,自帶散熱器并官保三年,散片 CPU 是 OEM 版或者舊貨,沒有散熱器,但價格要比盒裝便宜。
不過,盒裝和散片 CPU 并沒有本質的區別,在質量上也不存在優劣問題。
而且 CPU 經久耐用,全新的和二手也不會有什么差別。
CPU 更加沒有正品和山寨的區別。
因為 CPU 這種高度智慧密集型的產品是沒辦法山寨的,所謂的“小作坊制作”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家津津樂道的梗。
2、Intel 還是 AMD
你可以嘴上喊 AMD YES!
但如果你只是普通用戶,我建議還是選 Intel。
AMD 的性價比高,但選擇 AMD,你就要做好“兼容差,問題多,難解決”的心理準備。
目前大多數軟件都以 Intel 為基準,AMD 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即便不是 AMD 的,很多人也會摔鍋 AMD。
當然,如果你是發燒用戶,這些都不會是問題。
3、i5 還是 i7
其實 Intel 老早就給你分好了。
家用辦公用 i3,入門游戲用 i5,3A 游戲用 i7,頂級配置用 i9,對應到 AMD 的話,就是 R3、R5、R7、R9。
4、選新還是選舊
如果是買全新 CPU,建議買 12、13 代。
自從 12 代之后,Intel 的性價比又高起來了,目前最新的 CPU 是 13 代,剛發布不久,可以考慮在雙十一入手。
而且兼容 600 系主板和 DDR4 內存,升級成本相對較低。
AMD 最新的 CPU 是銳龍 7000 系列。
但它需要另外購買新的主板,而且還只支持 DDR5 內存,升級成本較大。
如果是買舊的 CPU,建議買 8 代。
因為 8 代 CPU 支持的主板多,兼容 DDR3 內存,升級成本低,而且它是最后一個原生支持 Win7 系統的 CPU。
不推薦 9 到 11 代的原因。
是因為這幾代 CPU 的性能提升較少,11 代甚至還出現了“開倒車”的情況,而它們的價格卻又高不少。
5、單獨買還是板U套裝
如果你是新裝機,建議選“板U套裝”。
一般情況下,要比單獨買 CPU 和主板便宜一些,而且可以省去 CPU 要與主板配對的煩惱。
6、Intel i7 還是 AMD R7
不必糾結 Intel i7 和 AMD R7 那一點差距。
板 U 套裝加起來,那個便宜選那個。因為 5 年過后,AMD R7 跑不動的游戲,Intel i7 同樣也跑不起來。
7、帶 K 還是不帶 K
如果你不打算玩“手動超頻”,建議不帶 K。
甚至如果你是普通用戶,我還建議你不要玩“手動超頻”,因為這是一件費時費力,但又提升不大的工作。
現在廠商已經基本榨干了 CPU 的性能,手動超頻的空間已經不大,再說散熱也是個大問題,你總不能上液氮吧?
再加上,現在 CPU 自帶“睿頻”技術,手動超頻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結尾
女孩子過了20歲,就要學著自己配置電腦了。
否則總會有奇奇怪怪的男生,以借修電腦為由,然后跟你發展其它的關系。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接下來幾天里會連續發送其它部件的內容。